我國是全球乙烯、丙烯第一大生產國,隨著我國乙烯、丙烯產能的快速擴張,市場競爭日益激烈,行業利潤卻逐年下滑。如何破解這一困局?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,全國人大代表、董事長鄭月明圍繞這一問題闡述了思考與建議。

據行業統計,2022年,我國乙烯產能約4700萬噸/年,丙烯產能超過5600萬噸/年,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生產國。到2024年,乙烯產能已達到約5500萬噸/年,丙烯產能約7000萬噸/年。預計到2025年,我國乙烯產能將超過6300萬噸,丙烯產能將超過8000萬噸,而同期消費量預計分別為5500萬噸和5800萬噸。

產能的快速擴張並不等於高質量發展。2024年,乙烯和丙烯的裝置開工率分別為84%和72%,行業利潤率僅為4.85%,處於曆史低點。鄭月明介紹,隨著產能快速擴張,產品價格下行壓力加大,行業盈利空間被擠壓。

“全球化工產業的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。”鄭月明分析,“歐美國家依托技術壁壘主導高端產品市場,中東地區憑借原料成本優勢搶占基礎化學品份額,東南亞國家則以較低成本和較高需求增長吸引國際資本。”在這樣的背景下,我國烯烴產業如何保持競爭力?鄭月明認為,“我們不能隻追求‘量’,更要注重‘質’的提升,必須從注重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轉型。”

對此,他提出四點建議:控製產能、推動升級、科技創新、全球布局。

“建議出台更加嚴格的準入標準,避免低水平重複建設,確保含新量。”鄭月明強調,應當加強行業監管,確保相關政策落實到位,同時加快淘汰落後產能,鼓勵企業通過兼並重組、產能置換等方式,優化產業布局,提高產業集中度。

鄭月明表示,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,推動產業向高端化、精細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方向發展,是提升競爭力的關鍵。建議加大企業科技創新支持力度,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,進行技術設備升級改造,提高產品附加值。

“鼓勵企業走出去,不僅可以幫助企業拓展國際市場,還可以促進全球產能的合理布局,實現互利共贏。”鄭月明強調,在全球化工產業格局深刻變化的背景下,我國烯烴產業應當以創新為引領,堅持高質量發展,在全球競爭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。

文章发布:2025-07-05 08:17:16

本文链接: http://ubh5j.halfious.icu/4ep671/41.html